哥本哈根美人鱼雕像要被拆了!但别担心,不是小美人鱼,而是……她的“姐姐”。
其实,原版的小美人鱼像,也曾多次被斩首、锯断、炸毁,还因“违反裸体规定”而无法发布在Facebook上。幸运的是,她依然被保存至今,成为童话的代名词。
可她的“姐姐”,却没能逃过被审判的命运。
如果不是这场争议,或许很少有人会注意到,在哥本哈根的边缘,有一尊比“丹麦国宝”小美人鱼雕像大得多的“姐姐”,孤零零地坐在海防要塞旁。
她有着夸张的体态,4米高、6米长,足足14吨重——这是艺术家彼得·贝克(Peter Bech)为回应游客“原版小美人鱼太小”的吐槽而打造的“大美人鱼”。可如今,这尊雕像即将被官方请走。
原因?胸太大了。
故事得从2006年说起。
那一年,丹麦艺术家彼得·贝克(Peter Bech)站在哥本哈根的港口,听到了游客们在小美人鱼雕像前失望地嘀咕:
“怎么这么小?现实比想象差远了。”
小美人鱼,丹麦的国宝级地标,1913年落成,只有小巧的1.25米高,外表温和恬静。但对远道而来的游客而言,她太“袖珍”,不够震撼。
这几句抱怨,为他带来了灵感。于是,贝克决定造一个“升级版”——更大、更醒目,一座能让游客惊讶到合不拢嘴的“大美人鱼”。
这就是大美人鱼的由来:14吨重;4米高,6米长;线条饱满,体态丰盈,是原版小美人鱼的好几倍大。相比小美人鱼的古典美,她更偏向现代风格。
2006年,她在小美人鱼不远处的朗厄利尼码头(Langelinie Pier)揭幕,像个“姐姐”陪在原版雕像身旁。
这是原版小美人鱼,古典、精巧,仿佛从童话中慢慢游出↓
这是新版“美人鱼姐姐”,现代化、夸张、庞大,是不是一看就格外吸睛↓
贝克对他的作品自信满满:这回够大,够让游客满意了吧?可大众的反应却完全超出他的预期。
“太假!”、“俗气!”、“像个低级的旅游陷阱,”当地人抱怨连天。重量惊人的“大美人鱼”一下从艺术品成了影响市容的“最丑地标”。
不止市民,艺术评论家们也纷纷开火。马蒂亚斯·克吕格(Mathias Kryger)直接在媒体上抨击:“这是一尊丑陋且色情的雕像。”
更激烈的是身为牧师兼记者的索琳·戈特弗雷森(Sorine Gotfredsen),她在丹麦媒体上撰文讽刺:
“树立这样一个男人眼中的性感梦想女性,完全无助于让女性接纳自己的身体。”
贝克的“大美人鱼”,在口诛笔伐中成了众矢之的。
批评声越来越多,安静矗立的大美人鱼每天承受着无数冷眼和责备,事态逐渐升级。
2018年,当地政府做了个干脆的决定:把大美人鱼搬走。
雕像从朗厄利尼码头被“驱逐”,送到哥本哈根郊外的德拉厄堡(Dragør Fort),一座废弃的海防要塞,算是暂时“安置”了下来。
贝克虽然失落,但没放弃,只是搬走而已,他相信这座雕像会找到喜欢她的人。然而,他可能没想到,这个故事远远没有结束。
就在今年年3月,丹麦宫殿与文化署出手了。这一次,不是市民抗议,而是官方介入。理由是:
大美人鱼与1910年建造的德拉厄堡的文化遗产“不匹配”。
说白了,就是:你太突兀了,和这片历史空间格格不入。
文化署发出正式通知,要求移除雕像。这回贝克犯难了:还能搬到哪里去?他先试着提出把雕像捐赠给城市,但没成功,德拉厄市政很快拒绝了这个提议。
“谢谢你的好意,但她太大了,我们实在没地方放,”市政委员会主席赫勒·巴斯(Helle Barth)婉拒道。
现在,这尊14吨重的雕像,面临第二次流浪。突出的曲线,庞大的身形,让她无处可去。你可能会问,不就是一个雕像吗,为什么这么多人反感?
争议的核心,还是绕不开“身体”。
艺术评论家骂她“丑且色情”,牧师记者则称其为“令人窒息的庸俗大胸符号”。
“她挤占了公共空间。这身材太傲慢了,看一眼就让人喘不过气。”
换句话说:
这尊雕像太像一个为男性凝视服务的“性感幻想”。
甚至有批评者称它是“一个男人笔下的理想化女人”,与公共文化空间的审美格格不入。
但有人批评就会有反对,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怨声载道。很快,就有人反驳说:这是一场“审查”和“羞辱”。
阿米娜塔·科尔·索伦(Aminata Corr Thrane),《贝林时报》的辩论编辑,抨击这种批评是“赤裸裸的身体羞辱”:
“难道女性雕塑的胸部必须达到规定的形状和大小’,才能出现在公共空间吗?”
这就像在说:你们太敏感啦!不就是大点吗,有什么不好的,少见多怪。
科尔·索伦还讽刺道:“小美人鱼才更“裸”吧,还不是成了艺术?真正的问题可能是,她的胸太大了。”
她甚至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解读:
“或许,大美人鱼与小美人鱼,代表了女性的两种面貌。这是一场关于‘什么是真女人’的拉锯战。”
这话一出,舆论更炸了。
面对铺天盖地的骂声,贝克也不再沉默。
他态度坚决:“雕像的胸部只是与整体比例匹配。这是一个4x6米的雕像,不可能和真人一样的尺度。”
在他看来,大美人鱼的创作初衷很简单:回应游客抱怨小美人鱼太小,给丹麦一个更震撼的地标。而且,“很多德拉厄堡的人告诉我,他们喜欢她。她是受欢迎的。”
出发点是好的,然而这个“升级版”,却成了丹麦最具争议的公共艺术品之一。
如今,大美人鱼将何去何从?贝克依旧希望她能留在德拉厄堡,或者找到一个新家。但官方的态度明确:她必须走。
文化署则拒绝对此事作出更多评论,仿佛在暗示:这事没有回旋余地。
而在社交媒体上,这尊雕像却意外获得了新的人气。有人同情她,说“这是艺术,而非裸体”;有人继续讽刺:“是不是要把‘大卫’雕像也移除?”;还有人不解,“我很多年前就路过这了,怎么最近突然吵起来?”
从2006年诞生,到2018年被驱逐,2025年再次面临移除,大美人鱼的命运,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丹麦社会对于女性身体、公共艺术、文化遗产的多重矛盾。
她究竟是庸俗的男性凝视产物,还是被保守审美压制的公共艺术尝试?
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。
看来,这场争论一时半刻不会平息。而这尊大美人鱼雕像,依然“无家可归”。这不只是雕像的命运,更是丹麦人关于身体与文化边界的一场争论。
而她,或许还会继续流浪下去。
Ref:
https://www.mirror.co.uk/news/world-news/denmark-remove-pornographic-mermaid-statue-35675021
https://www.theguardian.com/world/2025/aug/04/denmark-mermaid-statue-pornographic-removal
https://www.bbc.com/news/world-europe-40293396
文|小月